敖汉旗委书记邱文博在春节后理论中心组扩大学习会上提出,“要把敖汉旗的文化软实力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一石激起千层浪!
一、三大金字招牌,擦亮了敖汉形象光鲜度
“华夏第一村”招牌光辉灿烂,历史文明之美震撼学界。敖汉旗史前文明高度发达,境内有小河西、兴隆洼、赵宝沟、红山、小河沿、夏家店下(上)层文化大量遗存,9处国宝单位,4000多处古文化遗址。兴隆洼遗址被学术界誉为华夏第一村。兴隆沟遗址出土的红山文化陶塑人像,被学术界成为 “中华祖神”。敖汉玉料新发现与玉文化起源学术座谈会在京成功举办,“敖汉玉”的命名被广泛认同。“全球环境500佳”招牌名扬天下,生态建设之美绿染新州。敖汉旗经过半个世纪的环境治理,现有森林面积570万亩,森林覆被率43.5%,是全国人工造林第一县、全国再造秀美山川先进旗、全国生态建设示范区,是目前全国唯一的获得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颁发的“全球500佳”环境奖的县级单位。“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招牌蜚声中外,农耕文明之美厚重轻盈。在敖汉旗兴隆沟浮选出的距今8000年的碳化的黍和粟,被权威专家认定为世界上人工栽培形态最早的谷物,敖汉地区由此成为中国古代旱作农业的起源地,也是横跨欧亚大陆旱作农业的发源地。敖汉小米被国家质检总局批准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敖汉远古生态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出品的八千粟小米,荣获第四届中国国际现代农业博览会金奖。
近年来,敖汉旗开动了强大的宣传机器,借助上级各主流媒体的力量,分别以市、自治区、国家级的媒体和全国各大知名网站为基础阵地、拓展阵地和冲刺阵地,以活跃的招商引资行动地域为定向阵地,广泛推介人文敖汉、美丽敖汉,宣传敖汉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比较优势。新华社出版了《中国名牌》美丽敖汉专刊,大型纪录片《敖汉问祖》、专题片《旱作之源》在央视播出,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合作建立了“敖汉史前考古研究基地”,世界小米起源报告会在新惠成功举办,都极大地擦亮了敖汉形象的光鲜度,增强了外埠客商投资敖汉的吸引力。
二、挖掘文化价值,支撑起敖汉经济升级版
光芒四射的桂冠,蕴藏了无限的商机和巨大的财富。历史与文化的附加值能否超越物质的本身?如何开发利用好这些宝贵的资源,促使其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一系列关乎科学发展的重大课题,无可回避地摆在敖汉各级干部面前,敖汉发展的高端设计思路处处升腾着文化的味道。
敖汉旗以大学习、大调研为抓手,认真学习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深化落实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开展的“四进三问”基层蹲点调研活动,突出“体现草原文化、独具北疆特色的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基地”的发展定位研究,瞄准“调整产业结构、壮大县域经济”的着力点,体现“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更加注重,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经济增长质量效益提高、发展活力动力增强”的目标任务,紧密结合旗情,提出一系列建立在文化自觉和文化思考上的科学发展思路。
提出特色农牧业要在提质增效上下功夫,围绕“名片战略”优化种养业结构。提出特色服务业要在融合发展上做文章,围绕史前文明、生态文明、农耕文明品牌,打造“一心三线”精品旅游路线图,即以内蒙古史前文化博物馆、新州文苑等为景点的新惠旅游集散中心,以大黑山、兴隆洼遗址为核心的景点文化旅游东线,以敖汉温泉城、清泉谷为景点的文化旅游南线,以城子山遗址、黄羊洼生态文化产业园等为核心的景点文化旅游北线,建设影响东北亚及其更广泛地区的史前文化旅游体验基地。提出“美丽敖汉”要在生态和基础建设上迈出新步伐,在“全球500佳”的旗帜下,创造一个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社会、经济三效统一北疆生态典型。
三、丰厚文化内涵,承载着敖汉发展新动力
新春伊始,敖汉旗各有关部门、乡镇积极行动起来,吹响了为县域经济赋予文化内涵的集结号,为敖汉经济腾飞着手装备强大引擎。
旗文体局启动了境内两座辽塔维修和兴隆洼、城子山遗址的保护工程,积极推进敖汉温泉旅游度假区项目、小河沿文化旅游区建设项目、黄羊洼生态文化产业园项目、新州文苑建设项目、蒙中药文化产业园项目、龙源文化旅游区项目、新州园项目的后续建设;积极推进大漠响水民族文化旅游区项目、青泉谷景区建设项目的开工建设;积极推进红门寺生态文化旅游区、大黑山、萨仁诺尔、宝善堂、下洼大佛寺、温泉道观等景区项目的招商引资和开发建设,力求打造文化旅游精品项目和龙头企业。
各乡镇苏木办事处纷纷围绕品牌建设,进一步调整种养业结构,推行“为养而种、为工而农”发展模式,以龙头企业带动标准化生产,采用“龙头企业+合作组织+种养户”方式,发展谷子、荞麦等杂粮基地。新州大地,各项产业处处洋溢着文化包装的律动,为打造敖汉经济的升级版装备了巨大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