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切换
新闻
走科技路打环保牌 内蒙古煤化工产业实现绿色发展
2014
03/18
19:29

 全国两会落下帷幕,转方式调结构依然是经济发展中的重点。内蒙古作为我国重要的能源产区,如何建设成为绿色能源基地,既是“8337”发展思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视察内蒙古重要讲话精神的重要一环。近年来,内蒙古的能源企业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致力于向绿色、高效、节能的道路上发展。记者近日走进内蒙古几家企业,一起看看能源企业是如何华丽转身的。

内蒙古煤化工产业可持续发展系列报道(一)

走科技路打环保牌内蒙古煤化工产业实现绿色发展

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开篇即提出“要把内蒙古建成保障首都服务华北面向全国的清洁能源输出基地。要把内蒙古建成全国重要的现代煤化工生产示范基地。”这一论述将现代煤化工产业放在了内蒙古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地位。

从资源禀赋角度来考量,自治区发展煤化工产业的“先天条件”十分优越,截至2011年底,内蒙古累计探明煤炭资源储量8080亿吨,居全国第一位,2012年煤炭产能近9亿吨,产量达到10亿吨,在保障国家煤炭外调需求前提下,有条件发展现代煤化工产业,且内蒙古煤炭分布集中、埋藏较浅且构造简单,开采成本全国最低。同时,内蒙古地表水资源量406亿立方米,可利用量170亿立方米,水资源能够满足发展需求。

拥有着优越的“先天条件”,内蒙古却没有放慢前进的步伐。“十一五”以来,内蒙古充分发挥资源优势,规划建设了煤制油、煤制天然气、煤制烯烃、煤制乙二醇等一批现代煤化工示范项目,现代煤化工产业发展走在了全国前列。引进了中石油、中石化、中煤、神华、大唐、中电投、新奥、久泰、国电、金新、陕煤等一批大型企业,培育了伊泰、博源、亿利、庆华、伊东、天润、鄂尔多斯等一批本土龙头企业,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优势明显,形成了较为良好的发展现代煤化工的产业基础。

优势与努力的结合带来了发展的“春天”,不断的突破与骄人的成绩使内蒙古现代煤化工昂然走在全国前列。

然而,在谈论现代煤化工产业时,有一个话题始终无法绕开,那就是环境保护。现代煤化工水资源消耗较高,污染物排放较多,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大。随着我国“两型”社会建设步伐加快,节能减排要求不断提高,现代煤化工产业发展资源环境约束也随之增强。环保,成了每一家现代煤化工企业不应也不能触碰的红线。

但令人欣喜的是,近几年,内蒙古现代煤化工企业恪守职责,坚定地承担起对社会对公众的责任,加大科研投入,根据企业自身实际不断努力创新,在取得良好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趟出一条绿色发展的道路。

废气排放由第三方监控

步入位于包头市九原区的神华包头煤制烯烃项目时,眼前厂房林立,管道纵横,作为特大型煤制烯烃工业化示范工程,走在厂区内,空气中嗅不到一丝刺鼻的气味。对此,神华包头煤化工分公司总经理武兴彬介绍说,项目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排放全部由第三方监控,这一做法更有利于监督,也促进了企业对环保的重视。

据介绍,神华包头煤制烯烃项目采用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甲醇制低碳烯烃DMTO工艺技术,实现了将甲醇转化为低碳烯烃这个重要的石油化工基本原料的产业化示范,成功开启了一条以煤为原料生产烯烃、聚烯烃的新型煤化工技术路线,间接实现石油替代的能源安全战略的新途径。

在生产工艺不断取得突破的同时,神华煤制烯烃项目在环保方面也做出了诸多努力。武兴彬说:“神华煤制烯烃项目目前排放的气体全部符合国家标准,排放过程有监控装置,得出的数据向社会公布。而项目产生的废水、废气在线自动监测设备并非由企业自身或由政府进行监控,而是全部委托第三方运营,监测数据可实时传送到包头市、内蒙古自治区环境保护部门。”

二氧化碳地下藏

事实上,废气达标排放对于内蒙古大型煤化工企业来说,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目前,很多企业已不满足于只是在合格排放上“做文章”,而是转变思路,不断创新,或将废气封存,或是变废为宝,从不同角度化解废气排放这一难题。神华鄂尔多斯煤制油就是这其中的代表。

作为中国第一套工业规模的煤直接液化装置,神华鄂尔多斯煤制油项目自2008年第一次投煤试车以来,已累计投煤超过6200小时,开工率超过70%。该项目的成功运转有着十分积极的借鉴意义,而神华鄂尔多斯煤制油分公司在废气处理方面的做法也同样令人称道。

为妥善处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大气的影响,该公司因地制宜,将目光投向了伊金霍洛旗境内的废弃煤矿。

在实地走访中,他们了解到伊金霍洛旗内有部分留下较大容量煤坑的废矿,于是他们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经过压缩处理后输送至地下,将其全部封存在废矿中。就这样,这些看似无用的煤坑,在神华鄂尔多斯煤制油分公司的改造下,成为二氧化碳绝佳的保存场所。

除了封存,废气还可以变废为宝。据了解,煤制烯烃的生产过程中,煤燃烧会形成硫化氢,这一气体既是污染物又是有毒物,无法直接排放。神华包头煤制烯烃项目便通过硫回收装置将煤燃烧形成的硫化氢气体转化为硫磺进行销售。同时,厂区内的热电站使用煤进行发电,过程中也会产生二氧化硫气体,于是,企业对这一气体进行脱硫处理,并利用其生产石膏。将由废气生产成的副产品进行销售,既达到了环保效果,又为企业增加了收益。

黑水变清水

2013年8月15日,神华鄂尔多斯煤制油突破全厂污水“零排放”的瓶颈,神华百万吨级煤直接液化工业化示范装置完全实现污水的全程处理并达到“零排放”目标。这是目前世界范围内,化学污水处理的最高水平。近日,记者走进神华鄂尔多斯煤制油项目,亲眼目睹了该项目的污水处理过程。

在神华鄂尔多斯煤制油污水处理装置外有一个水池,污浊而粘稠的废水在其中翻滚冒泡,令人望而生畏。这些污水在进入处理装置后,经过数道处理工序,最终在系统末端生成的RO产品水干净透明,完全看不到一点沉淀和杂质,不过相隔百米,浓浓的黑水便换了模样,不得不让人感叹。

神华鄂尔多斯煤制油分公司总经理张传江向我们介绍,高浓度污水是煤制油特有的工艺污水,含有多种难降解的有机物,经反复筛选和试验效果对比,公司最终设计选定了最适合的工艺。针对开车以来高浓度污水处理运行稳定性不能满足全部回用的要求,公司从国内外多家技术实力强的院校、环保科技公司中选择出5家科研、工程单位合作攻关,开展实验研究和中试研究,现已基本完工并逐步投入运行,从而将原来的“分质回用”改为“一水多用”,真正实现污水近零排放标准。目前所有工艺污水及生活污水经净化后基本得到全部回用,仅少量浓缩含盐残液外送蒸发塘符合设计与环评要求,全厂废水回用率达到95%以上,实现污水零排放。

事实上,记者走访的几家现代煤化工企业全部开展了污水处理的尝试,例如位于鄂尔多斯市的伊泰煤制油,其废水,气化黑水、净化废水和生活污水经公司污水处理系统处理,全部循环利用,而合成系统含油废水用于气化工序制备多元料浆,脱盐水工序产生的浓盐水及循环排污水则排入大路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

回用水价格是外购水的3倍

面对废水回收再利用这一课题,内蒙古现代煤化工企业可谓是各显其能,各有千秋,尽管处理工艺和模式不尽相同,但对水资源保护的重视却是相同的。

2013年,内蒙古的一家煤化工企业因在废水再利用方面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绩而获得了自治区140万元的奖励,这家企业就是久泰能源内蒙古有限公司。

久泰集团内蒙古公司年产100万吨/年甲醇、10万吨/年二甲醚项目,投资60亿元,于2010年10月建成投产。该装置节能环保、国产率高、工艺成熟,是国内外煤制甲醇单套规模最大的装置,项目投产后实现了安全、环保、高效、稳定运行。

该公司为进一步降低水的消耗,同时为公司下步在浓水回收利用方面积累技术经验,建设了目前该地区最大的一套浓盐水回用装置,处理能力为400方/小时。

以往,煤化工产业中形成的高浓盐水是进入蒸发塘,当蒸发塘内的盐无法回收时便进行封塘或焚烧处理,废水利用率相对不高。而久泰集团内蒙古有限公司则是通过絮凝技术,将工业浓盐水的浓度进一步提高,从而提高废水的回用率。经过多道工序处理后,回收的合格水送生产除盐水系统,高浓盐水送园区蒸发塘。整体回收率可以达到70%以上。

经过浓盐水处理的回用水单元成本每方近30元,这一价格远高于外购水。“回用水的价格是外购水的3倍,”久泰能源内蒙古有限公司董事长张书涛向记者介绍,“但是我们会坚持使用回用水,更科学更有效地应对水的命题。”

事实上,每年久泰集团内蒙古公司在节能、环保方面的投入至少占利润的十分之一,而这也是内蒙古煤化工企业的一个缩影。

神华煤制烯烃项目2011年至2013年,环保设施投放一亿元。2013年投入400余万元进行科研,进一步降低污水排放。

在污水处理方面,神华鄂尔多斯煤制油累计投入4.5亿元资金用于研发、改造,新增预处理项目、臭氧氧化项目和深度处理项目。

这一串串数字,是内蒙古煤化工企业责任的彰显,也是内蒙古煤化工企业信心的来源。

免责声明:本文为工业园网用户自行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用户观点,我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不良信息举报:service@cnrepar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