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包头稀土高新区以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深度融合为抓手,有效配置科技创新资源,不断健全和完善以稀土、铝铜、装备制造为主导的工业体系,奋力在产业链重构中占得先机、赢得主动。
一、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破解“产业旱地”难题
依托现有高等院校、院士工作站、企业技术研发中心等科技创新资源,积极向产业领域提供高质量科技供给,引导企业扩大规模、提高集约度、做优产业品质,以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重塑产业链条。一是推动稀土产业提质增效,厚植发展新优势。建立起双向征集反馈、院企双向对接、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跟踪服务、基地承接项目等五项工作机制,鼓励稀土科研院所本土化、接地气发展,助力企业攻关解决核心技术难题,通过自主创新引领产业发展壮大。长安永磁的稀土永磁电机、稀宝博为的永磁磁共振系统、英思特的磁组件、江馨微的微型驱动马达等产品技术水平处于国际领先,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天和磁材新能源汽车用磁材项目、英思特产品等终端应用项目加速推进,终端应用产值增长43%,为稀土产业注入强劲动力。二是推动稀土+制造产业融合发展,开辟发展新格局。加快推动稀土与传统制造产业融合,促其向信息化、智能化发展。推荐15户企业进入自治区级“专精特新”企业库,有效推动中小企业应用新技术发展专业化生产,主动融入大企业技术、产品和协作配套体系,与大企业形成合理市场分工。北方稀土医疗产业园自主研发生产的国内首个驰影方舱磁共振诊疗仪,多项技术达世界领先水平。
二、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走出“技术孤岛”困境
围绕稀土产业链条,充分发挥9家院士工作站和5家国家级、52家自治区级企业技术研发中心作用,引导企业与研发机构合作共建创新载体,完善产学研联合创新组织架构,不断激发创新创造活力。一是推动院企深入合作,开展技术难题攻关。引导企业围绕重点产业发展方向组建稀土永磁VCM组件产业技术联盟、中国永磁传动产业技术联盟、储能蓄热技术应用产业联盟等12个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组织中科院包头稀土研发中心和上海交大包头材料研究院等两大新型研发机构与72家企业举办技术难题对接会10场,在研发新技术、新产品、解决企业技术难题等方面开展产学研合作4项,组建“技术难题联合攻关小组”4个,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二是聚焦前沿技术领域,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依托中科院包头稀土研发中心和上海交大包头材料研究院科技资源优势,累计追踪高技术成果40项,新孵化落地高科技企业5家,累计在孵高科技企业42家。中科院包头稀土研发中心建设的“稀土特钢中试线”,以李依依院士团队为技术支撑,生产在高铁、军工、核电及装备制造等领域的高端稀土特种钢坯料与特材,实现尖端高品质稀土特种钢的示范,带动钢铁产业提档升级。中科轩达通过自主创新,攻破了功率A5B19型稀土储氢合金工业化生产关键技术,彻底打破日本在超晶格新型稀土储氢合金电极材料方面的技术垄断和产品出口限制。三是对接国际创新资源,吸引科技企业落户。围绕现有产业体系,与北京工信研拓技术转移公司签署“包头稀土高新区海外创新中心建设合作协议”,搭建海外创新资源对接渠道,力争在高端装备制造、金属新材料、医疗、先进环保产业等领域引入优质项目并实现产业化。牛津大学先进制造业团队、德国工业4.0项目团队、俄罗斯人工智能项目团队先后来包实地走访英思特稀磁、华鼎铜业、震雄铜业等企业,并与金山磁材、稀宝博为开展先进金属材料技术和先进远程医疗监测技术对接视频会。截止目前,已成功举办技术对接会7场,发布企业技术需求30余项,对接技术成果50余项。
三、围绕创新链完善资金链,发挥“金融活水”作用
借力资本市场发展服务科技型企业,设立产业发展基金,以股权投资方式对重点行业、重点产业、创新型企业进行资金投入,进一步拓宽企业融资渠道。一是设立特色产业发展基金。按照“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原则,通过互相参股、联合投资等方式,设立15亿元特色产业投资基金,首期计划投资9个科技项目,预计可带动有效投资20亿元,加大对重点行业、重点产业、创新型企业的资金投入,有效解决企业发展中的资金匮乏问题。科锐微磁新材料已获得8000万元的包头市重点产业基金稀土高新区子基金,为企业在建的2000吨快淬磁粉和500吨塑磁颗粒生产线提供有力的资金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