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头市开启全面优化营商环境以来,高新区主动对标先进地区,积极探索工作新机制,着力提升政务服务水平,努力把营商环境打造成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品牌”。
一、当好贴心服务“店小二”
高新区坚持把为企业和群众办事减轻负担作为检验优化营商环境成效的“硬指标”,全力打造利企便民的服务新高地。
高新区对标青岛高新区,制定《稀土高新区占地类工业项目服务流程再造实施方案》,变“串联审批”为“并联审批”,建立起从项目落地、建设竣工到培育壮大全生命周期的“服务闭环”。深化“拿地即开工”改革,将图审时限压缩至7个工作日,施工许可压缩至2个工作日,建设工程规划许可压缩至3个工作日,做到签约次日挂地、开工即拿证。制定《领导干部包联服务重点民营企业专项行动方案》等,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将区内326家重点企业划分为6个网格,发放“服务企业联系卡”,累计收集企业诉求问题42个,目前办结30个。开辟“绿色通道”,对经济社会发展有特殊贡献的企业、科研机构和企业家提供项目审批、生产经营、子女入学等全方位服务。
二、为企业提供便捷服务
高新区发力打造高效、便捷、贴心的政务服务,全链条优化政务服务事项办理流程,让群众感受便捷服务。
持续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推进市一体化在线政务平台建设应用,完成编制发布事项477个,网上可办率100%。推行“码上办”,区本级242个事项扫码办理率90%以上。推行全程无纸电子化登记,企业开办全流程时间压缩到0.5个工作日,全区“不见面办理”各类市场主体营业执照1528件。
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在全市率先推行“一件事一次办”改革,“一窗式”综合受理改革稳步推开,重点领域和高频事项实现“一网一门一次”。实施政务服务代办帮办,梳理代办帮办事项清单215项,无偿为企业及群众提供代办帮办服务。
三、优化营商环境持续升级
高新区不断转变政府职能,从“管理者”变身“服务者”,将“坐等”变为“上门”,将力量下沉一线,及时化解企业生产经营中的“难点、痛点、堵点”。
积极开展银企对接,为企业授信2.8亿元。在自治区率先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改革,帮助英思特、金蒙汇磁等企业获得专利质押融资3740万元。设立20亿元特色产业投资基金,推动创新链、资金链、产业链衔接。推动50户工业企业进场自治区电力多边交易平台,累计节约电费3亿元。为1200余户企业减免社保费5000余万元。
高新区继续打造创新创业发展环境,吸引技术、资本、人才等要素聚集。组织69家企业申报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和自治区级研发中心。持续开展“海外博士包头行”系列招才引智活动,累计吸引391名海归来包创业,留学人员领创办企业375家。
优化营商环境没有完成时。高新区将紧盯“全国一流”、对标“全国最优”,努力将营商环境打造成为稀土高新区高质量发展的“金字招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