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管理好已形成的渠道多元、数量庞大的扶贫资产,实现“不缩水”基础上的“能增值”,考验着脱贫成果的巩固,也关系着乡村振兴的成效
扶贫资产管理的关键,要把像“大锅菜”一样的扶贫资产一一捋清,做到扶贫资产底数清、账目清、主体清、责任清
当下,我国脱贫攻坚力度持续加大,投入的扶贫资金也水涨船高。如何管理好已形成的渠道多元、数量庞大的扶贫资产,实现“不缩水”基础上的“能增值”,考验着今后脱贫成果的巩固,也关系着乡村振兴的成效。
内蒙古自治区在全国率先开展扶贫资产清查和管理工作。于2018年以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兴安盟为试点,摸清底数、明晰产权、规范管理、专业运营,确保扶贫资产“滚雪球”式持续保值增值。
内蒙古阿拉善盟额济纳旗境内的胡杨林(2019年10月16日摄) 彭源摄
“三类风险”拷问扶贫资产管理水平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各级各界多渠道投入大量扶贫资金,形成众多扶贫资产。但由于管理不善等原因,各省区一些地区的扶贫资产“出岔子”,暴露出多重风险:
——扶贫项目有生存风险。此前,西北地区某乡原党委书记和乡长,因“扶贫项目亏损200余万元”,面临刑事处罚。这一事件之所以引发关注,归根结底在于扶贫资产管理出了问题。由于没有扶贫资产管理整体方案,有的地方上马扶贫项目缺乏科学有效论证,扶贫项目没几年就以失败告终。加之扶贫资产管理权责不清,一些扶贫干部“好心办了坏事”,无奈承担责任。
——扶贫资金有违规违法风险。我国扶贫领域违规资金问题得到有效遏制,但仍不时通报一些腐败案件:安徽省一乡财政所原副所长套取危房改造补助资金4.6万元;山西省一村党支部原书记骗取7.2万元扶贫资金用于个人支出;甘肃省一县农村供水工程管理总站原站长等人套取挪用水利扶贫资金40余万元等。这些案例为扶贫资产管理敲响警钟。
——扶贫资产有保值风险。扶贫资产管理中,个别容易因管理方式方法欠妥,使扶贫资金和资产、扶贫效果“打水漂”。今年4月,北方某县10多户贫困户将扶贫龙头企业告上法庭,原因在于贫困户的扶贫小额贷款被企业使用,企业濒临破产导致贫困户无法收回贷款本金。
摸清家底让资产不缩水能增值
“必须解决扶贫资产数量大、渠道多、没系统、缺统筹难题,不仅不让资产流失,还要想办法保值增值。”内蒙古最早实行扶贫资产管理的兴安盟扎赉特旗委书记姜天虎说。面对扶贫资产存在的风险,兴安盟出台了《扶贫资产管理试点工作方案》,从扎赉特旗开始,以旗县为单位,全面清查和管理扶贫资产。
——全面“捋清”扶贫资产,实现底数清。兴安盟扶贫办副主任杨昌波介绍,全盟核定2012年以来所有扶贫资金共计95.99亿元、涉及项目7435个。各旗县市按照到户类资产、公益类资产、经营类资产等三大类,分别建立管理台账。
“扶贫资产管理的关键,要把像‘大锅菜’一样的扶贫资产一一捋清,纳入三资管理平台,做到扶贫资产底数清、账目清、主体清、责任清。”杨昌波介绍。
——专业化管好扶贫资产,着力降风险。“若想经营类资产发挥‘钱生钱’效应,首要和基础是做好风险管控,实现‘保值’基础上的进一步收益。”杨昌波说,兴安盟围绕“谁来管、怎么管、如何管得好”的问题,逐步形成“资产运营公司化、资产投向多元化、经营决策流程化、风险防控系统化、收益分配精准化”等运营模式。到目前,尚未发生经营类扶贫资产风险等问题。
——运用好模式,让扶贫资产“滚雪球”。目前,兴安盟各旗县市通过扶贫资金入股、扶贫资金建厂房等收益模式,实现扶贫资产滚动发展,2019年兴安盟扶贫资产收益达1.8亿元,预计今年将达2亿元以上。
2018年,科右前旗平安村利用150万元扶贫资金建设电商中心,与村里的展翼种植合作社进行了10年期的“租用+回购”。“合作社自己不用建,付租金的同时还能逐年回购,10年下来电商中心就归合作社了。”合作社理事长齐晓景满意地说。10年后,平安村不仅能收回150万元扶贫资金,其间还收入70多万元租金。
兴安盟的探索成果已在内蒙古全面推开。内蒙古出台相关文件,建立了工作机制,各地因地制宜开展此项工作,目前,12个盟市已全部完成2012年至2018年扶贫资产清产核资工作。
“雪球”效益用到关键处
“源之于扶贫,用之于人民。”内蒙古自治区扶贫办主任么永波介绍,“内蒙古切实加强扶贫资产管理,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增强定力、增厚底气、增强干劲。”么永波介绍,扶贫资产管理工作至少发挥三大作用:
——巩固脱贫成果,防返贫有了可持续资金保障。比如2019年,科右前旗注入扶贫产业园450万元扶贫资金,作为6个收益村之一,居力很镇红心村因此获得6.6万元的扶贫资产收益,其中3万元开发了3个贫困人口公益岗位。村支书李英辉说:“这笔收益将持续10年,有钱防返贫,2020年后也心不慌了!”
——壮大村集体经济,办公共事业有了底气。比如扎赉特旗利用3.2亿元扶贫资金,开发出村级光伏联村电站,发电收益惠及全部的146个贫困村,每个村集体经济年收益超过30万元,将持续收益20年。姜天虎说:“扶贫资产管理给村集体经济带来‘钱景’,为农村公共事业发展创造了条件。”
——推动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有了“源头活水”。扶贫资产的有效管理,为农村创建了一个又一个运营良好的扶贫产业。在兴安盟,全盟对扶贫资产涉及的7435个项目进行经营管理,2020年后产业兴旺有了源头活水。
突泉县扶贫办主任屈彤年举例,突泉县聚美恒果公司连续两年获投数百万元的扶贫资金,温室大棚由34栋增加到60栋,观光游客从1.7万人次增至3.2万人次。目前公司与453名贫困人口建立起资产收益模式,乡村振兴展现出强劲势头。
管好用好还需新实践
扶贫资产管理是一个新事物,探索实践中也遇到一些新情况、新困难,因此扶贫干部也有一些新思考。
最近,扎赉特旗巴彦高勒镇向阳村有了新烦恼。今年通过村级光伏联村电站有了51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村里却不知该怎么花。“屯里需要建个广场,可根据规定,光伏收益不能用于广场建设。其实村里有很多改善民生的好想法,碍于规定不敢‘迈大步’。”扎赉特旗副旗长刘海涛建议,鉴于脱贫后的新形势,国家应适时调整扶贫资产收益使用范围,让扶贫资产在乡村振兴中发挥最大效能。
杨昌波认为,国家在出台扶贫资产管理工作方案时,可允许将经营类扶贫资产收益性质明确为村集体资产。这样符合扶贫资产“扶贫”的初衷,有利于巩固贫困村脱贫攻坚成果,还有利于贫困村壮大集体经济,推动乡村振兴。
屈彤年建议,机构改革中逐步将扶贫资产管理职能纳入乡村振兴部门。各旗县市区成立扶贫资产管理中心,承担监管等职能。同时成立扶贫开发投资公司,行使项目设计、收益等经营职能,推动扶贫资产专业、高效运转。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张洪河王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