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切换
新闻
奋楫扬帆 激荡包头高质量发展澎湃脉动
2020
06/17
12:55

产业刷新,转型跨越一日千里;科技创新,包头制造决胜未来;项目拓新,奋力实现绿色崛起。包头市坚持新发展理念,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坚定不移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新旧动能转换,让传统产业“强”起来,让战略性新兴产业“立”起来,推动经济实现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经济发展表现出坚强韧性和巨大潜能

这里,曾激荡着中国制造的先声,飞扬着实业兴邦的梦想——

包钢、一机、二机……一个个闪亮的名字,在我国工业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痕迹;

这里,也曾经受过前所未有的考验,面临着何去何从的选择——

和东北地区一样,作为一座老工业城市,包头发展中的积弊日渐显现。

坚持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今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这一要求,为内蒙古发展把脉定向、掌舵领航,也为包头转型发展、聚力前行指明了方向。

坚韧不拔、勇往直前。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提到的弘扬“蒙古马精神”,正成为激励包头人民迎难而上,锐意进取的强大精神力量。

中流击水,奋楫扬帆。包头市坚持新发展理念,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坚定不移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新旧动能转换,让传统产业“强”起来,让战略性新兴产业“立”起来,推动经济实现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经济发展表现出坚强韧性和巨大潜能。

聚焦高质量发展,聚力加速度前行。

奔跑在迈向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包头正用行动标注着转变的刻度,激荡起高质量发展的澎湃脉动。

产业刷新

转型跨越一日千里

今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袭,全国重卡市场低迷,而出生就被打上大数据烙印的北奔重卡却“奇袭”成功。

“今年1-4月,我们公司北奔法规版自卸车在杭州实现销售400多台,在非优势区域取得了佳绩,而国内其他品牌同类车销量几乎为零。”北奔重汽集团营销公司副总经理康功自豪地说。

诞生于上世纪80年代的包头重卡,何以在数字时代仍然能决胜千里?人们在一辆辆看似笨重的重卡里找到了答案。

在北奔重汽集团总装车间,车辆总装的最后一道程序是将重卡与计算机连接,车辆的识别代码等关键信息都被刷写到车载终端。通过网络连接,这些信息作为每台重卡的唯一身份信息,上传到北斗鑫车联网服务平台。

这个由北奔重汽自主研发、攻克了多项技术难题的平台,实现了对车辆实时远程精准的“智慧”管理服务。

而此次让北奔重卡精准营销“南奔”杭州的,不仅仅是因为其肌体内拥有一颗“智慧芯”,更得益于北奔重汽刚刚构建起的营销大数据决策分析平台。


包头江馨微电机科技有限公司的生产线。


包头阿特斯阳光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的光伏设备。


包头晶澳3吉瓦晶硅项目。

“正是有了大数据决策分析平台,重卡先生产、再销售的新模式才成为可能。”经历了销售模式之变的康功这样说。

坚持以新技术新模式推动产业层次提升,让传统产业‘强’起来——北奔重汽集团用漂亮的行动,为今年包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强”起来,作出了最精彩的注解。

历史的胜出者,往往能够在关键节点,做出适应把握引领大势的重要选择。

包头作为一个老工业基地,传统产业占比大,转型发展包袱重、困难多。

面对坚持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怎么转?怎么变?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后疫情时期召开的包头两会,为转型中的城市作出睿智抉择:“坚定不移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走高质量之路,改造提升占比较大的传统产业是必过的关口。

作为包头的工业长子,包钢首担其责,以不屈不挠、永不言败的蒙古马精神主动作为、努力育新机、开新局。

今年年初,由包钢股份金属制造公司生产的汽车板成功实现了机盖、侧围、翼子板等18个奇瑞汽车白车身覆盖件的试制,并完成25台整车组装,目前公司已签订供应奇瑞700台整车试验钢板的合同。

借助与奇瑞的合作经验,包钢正大力推进与长安、长城、吉利等知名车企的合作,骨干老企业的转型步伐铿锵有力。

推动产业存量升级、优势重构。今年,包头全力支持钢铁、铝业、化工等企业改造升级,聚焦“原字头”产品就地转化,推动华云三期合金铝等项目建设;依托装备制造优势,支持北奔新能源汽车、北重无人驾驶矿用车等产品“走出去”。

作为“稀土之都”,稀土产业存量升级的速度与质量,也是传统产业转型的一杆标尺。

高质量发展风鹏正举,稀土产业同样不甘落后。

今年3月6日,在防控疫情的关键时期,一辆包头制造的驰影A30磁共振诊疗车一路逆行,向着疫情最严重的武汉奔去。

“我们这次捐赠的奔驰2636底盘驰影A30磁共振诊疗车是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诊疗车,具有远程会诊、互联网传输、卫星通讯等技术功能,在移动体检、应急医疗保障方面发挥出重要作用。”制造商稀宝博为副总经理邢志强说。

化危为机、抢抓机遇。特殊时期,磁共振诊疗车借助在抗疫中发挥出的产品优势,也借势打开了销路,并成为稀土产业转型升级的典型样板。

从简单的挖土卖土到生产出终端产品;从并跑到领跑,包头稀土正全力锻造稀土产业发展“金链条”,使稀土产业的价值链由“低杠”翻上“高杠”,实现了原料从卖出白菜价到如今终端产品以“稀”为贵的转变。

转向高质量发展,是经济发展各层面结构调整优化的宏大系统工程。围绕发展新兴产业、培育新动能,包头精准发力,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发掘源头活水。

新产业蕴藏新动能,新动能推动新发展。以智能制造为引领,包头装备制造正由普通装备向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设备、增材制造等高端装备升级。今年我市全面推进实施工业机器人等项目,加快轨道交通、节能环保等新兴装备制造业发展。

以新能源产业为引领,包头精心构筑新的产业链条,培育壮大新材料产业,让战略性新兴产业“立”起来。今年开工建设一期160万千瓦风电“源网荷”一体化等项目,积极发展氢能产业;推动通威高纯晶硅二期、弘元5GW单晶二期等项目竣工投产,加快完善光伏产业链;全力打好稀土这张牌,加快稀土新材料产业园区建设,实施金力磁材、英思特新能源汽车电机磁瓦等项目;大力推进神华煤制烯烃二期、光威万吨级碳纤维、浦景化工二期等项目建设。

好马配好鞍,一批传统骨干企业也开始与数字经济联姻,为产业刷新了颜值。

“北斗鑫车联网服务平台”构建起为用户提供远程实时监控与管理服务系统,正在形成基于“互联网+”模式的制造业转型服务新业态。

“内蒙古网络协同制造云平台”通过汇聚制造业先进资源和集成新一代信息技术,带动制造业向自动化信息化方向加速转型。

高质量发展牵引,一场转型升级工业化的革新正扑面而来。

科技创新 包头制造决胜未来

眼下的包头热度升温,在北方股份结构件车间内,轰鸣的机器也运转得火热。生产线上,技术工人“火力全开”,正努力把疫情耽误的进度抢回来。

今年,北方股份与澳大利亚公司签订NTE360A电动轮矿车采购合同,成功进入了全球矿业顶级的国际高端市场,包头制造正在全球更大范围内被广泛认可。

从出口蒙古到印尼,从出口非洲到澳大利亚,其背后依仗的,正是科技创新力量的强大支撑。

同样是在北方股份,2019年公司自主研制的国内首台110吨NTE120AT无人驾驶电动轮矿车成功下线,成为国内同行业首创,也使我国成为继美国、日本之后,世界第三个进入无人驾驶矿车研究领域的国家。

“北方股份完成了国内首台无人矿车的研发,中国智能制造的产品又进入到了一个新高度,现在我们有足够的实力和国际巨头进行比拼。”北方股份副总经理薛继奎对此颇为自豪。

高质量发展需要全新的动能,而包头日益凸显的科技力量,正助力高质量发展跑出“加速度”。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

当下,谁抓住了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谁就能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领跑者。特别是今年,随着国际形势变化,国内部分产业链供应链受到挤压,一些关键核心技术亟待突破。

一边是“望眼欲穿”,另一边就不能按部就班。

提高科技创新支撑能力,包头精心下好“先手棋”,重点解决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今年全市围绕新材料和制造业组织实施30个研发项目。

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包头加速科技成果转化,着力构建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体系,设立15亿元的产业发展基金,引进风投基金,建设5个科技成果转化园区和中试基地,让更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实行重点项目攻关‘揭榜挂帅’,谁能干就让谁干”。今年的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一句豪气的“揭榜挂帅”,在包头早已成为生动的实践。

作为包头引智的“外脑”,中国科学院包头稀土研发中心主任池建义带领团队已形成超纯稀土、稀土着色剂、稀土光源、稀土特钢为代表的工业用产品矩阵,用创新打造出全球新品牌。

“近年来包头强化政策和外脑支撑,撬动起澎湃的科技力量,助推高科技成果转化落地。”池建义表示,以往包头产业融合发展不足,如今高端材料与新兴产业齐头并进,许多资源优势变为产业优势,未来,老工业基地必将在制造业强国战略中赢得先机。

科技创新也为钢铁、稀土、装备制造等传统优势产业助跑“加速”。数据显示,仅2019年包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21.2%、高技术产业增长1.2倍。

而这一年,包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达68户、自治区级企业研发中心14家,科技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居自治区首位。

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迈出更大步伐。

今年,包头全力支持“白云鄂博稀土资源研究与综合利用”和“一机集团特种车辆及其传动系统智能制造”两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做实做强;培育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平台20家以上,认定科技“小巨人”、创新引领型民营企业20家以上,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0家以上。

却顾所来径,豪情满胸怀。在创新发展的征程中,“包头制造”的脚步从未止步。

世界最大的3.6万吨垂直挤压机、高温气冷堆燃料元件、大功率AT变速箱,稀土领域的永磁电机、环保着色剂、磁制冷、轴承钢等科技创新成果,不断夯实着包头的科技实力。

而科技成果“井喷”的背后,是让包头人最为自豪的深厚积淀——内蒙古自治区40%的专业技术人才、60%的工程技术人员集聚在这里;159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和124家创新型企业先后成立,33个国家和自治区级重点实验室、46家院士工作站在这里落户,这里成为推进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最强大脑”。

政策上的给力加持,更是让科技创新成为全社会最活跃的因子。

包头还坚持把体制创新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动力,立足驻市国有企业集聚的优势,树立全市“一盘棋”的理念,探索建立了“企地融合”发展新机制,协同推进产业链往下游延伸、价值链向中高端攀升,经济向高质量发展方向加速迈进。

创新激发的能量蓬勃而巨大。如今,包头优质钢和特种钢比重达到90%,电解铝就地转化率达到80%,稀土五大功能材料全国领先。

项目拓新 奋力实现绿色崛起

只争朝夕,不负韶华。五一前夕,包头人用奋斗的激情点燃了火热的项目建设氛围。

在4月29日召开的全市推进高质量发展重大项目建设动员会上,全市各旗县区“云聚集”,89个重大项目齐开工,工地现场阵阵轰鸣,工程建设如火如荼。

紧扣国家发展战略,加快实施一批重点项目,是贯彻落实全国两会精神的具体行动,对于做好“六稳”落实“六保”工作至关重要。

今年,包头实施亿元以上项目635个,其中制造业项目投资占比31%,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投资占全部工业项目的86%。

“全市项目建设呈现出大项目多、延链补链项目多、精深加工和高附加值产业多等特点。”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孙连坤介绍说。

而这样的特点,正是契合了包头对于绿色项目、绿色园区建设的要求。

今天的项目就是明天的生产力。对于包头这样一个老工业城市而言,项目建设如何谋篇布局,关系着一座城市的未来。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紧扣高质量发展要求,各旗县区及各园区正形成一股助推全市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

今年,绿色正成为一种底色,铺陈于项目建设的铿锵律动中。

各地区、各部门统筹好产业布局和环境承载的关系,努力践行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这一年,包头选择挥别、摒弃污染的GDP,以“含绿量”提升“含金量”。

在项目建设上,更加注重筛选绿色低碳循环项目,让绿色“晕染”经济底色。

4月29日,在九原工业园区,国内碳纤维领域前三强企业——山东威海光威万吨级碳纤维项目开工建设,这是自治区最大的大丝束碳纤维产业化生产项目。

威海光威集团董事长陈亮介绍说:“我们这次在包头投资的项目是与丹麦风力发电机制造商维斯塔斯风力技术集团合资建设,主要生产民用碳纤维产品,应用于风电装备领域。”

今年,九原区着力谋划重点项目101个,总投资648亿元,特别是在补短板上,引进新材料企业,为地区高质量发展增添新动能。

在稀土高新区,由包头天和磁材科技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智能化、自动化稀土永磁材料生产线也同期开工建设,产品的综合性能和一致性将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今年,高新区依托实施总投资81亿元的稀土重点项目26个,攻占高端市场,引领稀土产业高质量发展。

昆区今年组织实施投资亿元以上重大项目76个,总投资467亿元,其中新能源新材料项目17个。

“这些项目的建设对下一步产业结构调整、推进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起到巨大的带动作用。”昆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周海飞说。

从“捡进篮子都是菜”到“提着篮子去选菜”。包头市正以项目建设为抓手,立足以科技高度、投资强度、绿色程度、产业链长度、项目深度为内核的战略定位,围绕产业生态化、经济绿色化,全力培育新产业、新动能、新增长极,抢占绿色发展先机,奋力实现绿色崛起。

各园区也努力打造绿色园区,严把项目准入关。

作为我市首个绿色园区,今年,青山区装备制造园区积极引入发展潜力大、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好产业、大项目,努力在优势领域培育“专精特新”和“单项冠军”企业。

“园区对不符合国家和地方产业政策、超过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的项目,一律予以否决。”园区相关负责人说。

培育生态“颜值”,壮大产业“绿值”。今年,包头正专心做好绿色发展“减法”。严把环保准入门槛,对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落后技术落后工艺落后装备的项目一律不予安排。

专注做好生态建设“加法”,今年实施49项工业污染深度治理工程,全面完成燃煤机组超低排放改造,加快包钢超低排放改造进度;加强工业窑炉综合治理,完成516家“散乱污”企业整治,让包头天更蓝,水更清,空气更清新。

用思想统一行动,凭实干破题解难。包头市正统筹推动传统产业绿色改造,推动稀土产业绿色转型,推动新兴产业绿色发展,推动能源产业绿色变革,推动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推动现代农牧业绿色升级,推动绿色园区达标创建,推动绿色科技创新引领。

与时间赛跑,与速度比拼。从早春开始,包头各企业就精准对位产业布局,以绿色项目“领舞”,努力在高质量发展中实现高水平保护、在高水平保护中促进高质量发展。

如今,全市上下正全力推进重大项目开工、建设、投产、达产、招商、储备等工作,发挥派驻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215名“联络员”作用,协同并进,确保全年竣工项目200个以上,完成投资1000亿元以上。

举旗心有方向,落棋胸有成竹。乘着新旧动能转换的东风,包头绿色高质量发展日渐成势,正汇聚起从“蓄势积能”到“发力超越”的磅礴力量。

免责声明:本文为工业园网用户自行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用户观点,我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不良信息举报:service@cnrepark.com]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