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切换
新闻
西部经济发展新亮点:县域经济成助推器
2013
07/12
21:32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作为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和重要的板块经济,县域经济发展的快慢、好坏直接影响到一个地方整体经济的发展。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系列报道“倾听内蒙古”采访团在内蒙古通辽、呼伦贝尔等多地旗县走访时发现,那里的县域经济不但成为内蒙古自身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而且日益成为西部乃至全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新亮点。

七月,内蒙古通辽市开鲁县的红干椒开了花,半米高绿苗上点缀着白花。还有两个月辣椒就要成熟了,田里静悄悄的。很多种植户外出打工。他们只等丰收时回来收钱。

记者:早就有了买主了?

东风镇道德村村民杨金龙:有了有了。

记者:主要卖给谁?

杨金龙:这两年主要是卖给国内。国际上韩国、日本、非洲和东南亚这些国家,还有美国、墨西哥。

杨金龙种植红干椒10多年了,自己种产量低、质量差,销路窄。前年,他成立了购销专业合作社,组织街坊一起种,一起卖。

杨金龙:从去年开始更新了品种。一亩地都在八百斤以上。高产了,品质也上来了。今年一亩地都赚2000-3000元。

种植大户李向海就是合作社中的一员。

李向海:去年我种植了90亩,卖了将近20万。

记者:以前卖多少?

李向海:那时候一亩地才几百块钱。

开鲁县是传统的红干椒种植区域,连续10多年种植面积没有显著提高,在这种情况下,红干椒产业为何还会越来越红火呢?开鲁县县委书记贺志亮告诉记者,从生产到流通一条龙,政府在每个环节上都殚心竭虑。

贺志亮:一套生产过程中,都按照绿色农产品规程来生产。今年投资了2亿,建设了东北地区最大的红干椒交易中心。从收储、加工、检测到电子商务为一体,依托30万亩生产基地,做成东北地区红干椒的集散中心。

内蒙古是中国的粮仓,通辽市是内蒙古的粮仓。当地居民收入原本一直依靠金黄色的玉米,而如今这金黄色发展成了火红色,在有的地方还变成了白色。

辽阔、富饶的科尔沁左翼中旗,地处科尔沁草原腹地,是全国县级建制蒙古族人口绝对数最多的地区。在那里,一台台巨大白色风车在狂风的吹动下日夜不息地旋转。科左中旗发展局能源股股长韩丽娴说,风车一转,效益就来。

韩丽娴:今年(风电)固定资产投资已经到了110亿了,装机时118万,物流啊,人员就业都拉动了。像制造业也被拉动了,我们这还要建旅游区,草原,蓝天,风机,白鹅。

在通辽市市长胡达古拉眼中,特色产业壮大县域经济,也填满了农牧民的口袋。

胡达古拉:县域经济占全市经济总量的61.7%。去年过百亿的旗县就有八个,农牧民的收入比自治区平均要高。城乡居民收入增速大于GDP的增速。

内蒙古发展县域经济,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游则游。在呼伦贝尔市,鄂温克自治旗和根河市敖鲁古雅鄂温克族乡的旅游业炙手可热。最大的卖点就是原汁原味的牧民生活。

至2012年底,内蒙古全区101个旗县地方财政收入首次全部超过亿元,县域国内生产总值占到全区总量的59%,内蒙古县域经济呈现出不可阻挡的蓬勃之势。然而,正如十个手指长短不一,内蒙古地区幅员辽阔,东西部县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仍然是不得不面对的发展障碍。对此,内蒙古自治区发改委主任梁铁城表示,内蒙古最重要的支撑是县域,“穷兄弟”将会受到特别照顾。

梁铁城:内蒙古有57个国家级、自治区级的贫困旗县。38个省级干部一人帮扶一个贫困旗县。强县扩权。最大限度地将权力回归到县域,让他们有充分的经济自主权。加强规划的引领,对县域经济薄弱区域给予政策倾斜。

免责声明:本文为工业园网用户自行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用户观点,我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不良信息举报:service@cnrepar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