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切换
新闻
左旗农牧业产业为精准脱贫“提速蓄能”
2020
03/13
17:43

     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强调,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必须如期实现。
  冲锋号角已经吹响,只有前进、没有退路。让我们坚定信心不动摇、咬定目标不放松,把被疫情耽误的时间抢回来,合力攻坚、顽强作战,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从今日起,本报开设专栏“只争朝夕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报道我市各族干部群众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展现他们顽强拼搏的奉献精神和群策群力的生动实践,敬请关注。
  顺应大势方可谋势而动。新常态下,巴林左旗坚持树立以工业化思维、文旅思维和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思维经营农牧业产业发展的理念,以项目建设统揽农牧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全局,以吸引工商资本进入为主要表现形式,抓龙头、铸链条、建集群,强化专业镇村、养殖大户建设,发挥扶贫资金“四两拨千斤”作用,持续推动农牧业产业集中集聚集约发展。
  做强笤帚苗产业 全力打造“中国笤帚苗之乡”
  抓好笤帚苗产业“一带三区”建设,突出“强龙头、减成本、推销售、搞研发、挖文化”,巩固特色笤帚苗种植35万亩。探索以联合社或联合体方式,建立笤帚苗加工厂良性运行机制,有效提高区域生产能力和效率。制定笤帚苗产业发展整体规划,从品种改良、原料储存、技术培训、产品研发、市场营销等环节全面发力,为笤帚苗产业量身打造科学性、实用性较强的标准化技术规范。围绕提升“中国笤帚苗之乡”地位,注重挖掘文化内涵,持续加大产品研发、品牌创建和宣传推广力度,带动全行业产值突破12亿元。
  做优肉驴产业 全力打造全国知名的乌头驴良种繁育基地
  以建设“国家级驴产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为总抓手,集中在隆昌镇、林东镇、碧流台镇和富河镇发展驴产业,渐次形成驴产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带,打造全国知名的乌头驴良种繁育基地。力争到2020年底驴存栏超过20万头,到2022年驴存栏发展到25万头,3年累计出栏24万头,肉驴产业增加值达到16.8亿元。
  扩群增量打基础。鼓励驴产业新型经营主体通过委托代养、“放母收驹”等方式强化农企利益联结,形成小群体大规模的产业集中集聚效应。利用好国家优势特色产业示范镇项目,支持驴产业新型经营主体扩大养殖规模,打造产业化示范联合体。通过争取项目、财政贴息等措施,在基础设施建设、品种改良、饲草料基地建设等方面给予支持。品种改良促升级。建设完善驴改良站点35处,以乌头驴为主导品种,通过人工授精与本交相结合的方式,完成驴改良5万头以上,标准种公驴养殖规模达到500头以上。延伸链条增效益。尝试在驴小胶、驴肉干、驴奶等方面破题,提高产业发展档次和市场竞争力。
  做大肉牛产业 全力打造“一带五区”发展格局
  以打造全区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为目标,汇聚各方优势资源,推动形成“一带五区”发展格局,即:省际通道沿线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带,乌兰达坝苏木、白音勿拉镇、查干哈达苏木、富河镇和碧流台镇肉牛集中繁育示范区。计划到2020年底,全旗肉牛存栏20万头,出栏12万头,饲养总量达到30万头。到2022年,全旗肉牛存栏30万头,饲养总量达到40万头,三年累计出栏36万头,肉牛产业增加值达到18亿元。
  重点做好三篇文章:一是品种,在品种改良上做文章。重点抓好汪安池布和肉牛养殖合作社胚胎移植技术,年内建设完善改良站点50处。使用上级100元/头改良补贴资金,到2022年激励完成全旗6万头左右劣质基础母牛改良任务。二是繁育,在舍饲育肥上做文章。重点抓好肉牛养殖基地、扶贫产业园、专业合作社、专业村、“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示范镇等舍饲育肥示范基地建设,促进肉牛产业集中集聚集约发展。注重宣传落实基础母牛政策性保险和商业性补充保险,帮助肉牛经营主体和个人规避养殖风险,弥补经济损失。三是营销,在市场推广上做文章。通过招商引资和整合重组旗内现有企业等方式,做全肉牛屠宰加工环节,加强牲畜交易市场体系建设,做活肉牛产业。

免责声明:本文为工业园网用户自行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用户观点,我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不良信息举报:service@cnrepark.com]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