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山区着眼打造乡村振兴产业支撑,持续提升组织化、绿色化、集约化、产业化水平,“四化联动”激活农牧业发展新动能。
持续提升组织化水平。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和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2019年上半年,该区共培育新型职业农民400人,发展家庭农牧场137家,合作社发展总数达2146家,其中国家级示范社5家,自治区级示范社13家,市级示范社38家,覆盖率达51%。通过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全面清查核实集体资产,摸清集体家底。截至目前,全区242个村已全部完成清产核资工作。
持续提升绿色化水平。该区大力推进化肥、农药、农膜减量增效和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规模化养殖场粪污处理配套设施建设达52家,区域性粪污处理中心达9家,初步实现了绿色生态养殖、种养有机结合。化肥施用量减少到3.48万吨,较去年同期减少1.8%;农药使用量减少到90吨,较去年同期减少1.9%;农膜使用量减少到3480吨,较去年同期减少5.6%。
持续提升集约化水平。积极稳妥推进农牧业适度规模经营,截至目前,全区14个乡镇已发放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50.1万本,并全部成立土地流转服务站,上半年已完成耕地流转总面积163.26万亩,土地流转率达60%。大力发展节水农业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全区高效节水建设面积达到70万亩,比大水漫灌每亩节水200—300立方米。着力强化农业发展科技支撑,继续承担自治区30个玉米新品种试验示范项目,筛选适合本地种植的优良优质、高产稳产、绿色环保玉米新品种。加强绿色增产增效、防灾减灾等关键技术的攻关与集成配套,释放赤眼蜂防治玉米虫害12万亩,在设施农业生产中利用挂黄板等生物技术防治虫害。大力提升农牧业机械化水平,对新型农机经营主体开展深翻、深松等生产服务给予补助,完成深翻补助4万亩、深松补助26万亩。
持续提升产业化水平。大力发展农畜产品加工业,截至6月底,全区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79家,实现销售收入18.6亿元;预计年末,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可达85家,销售收入可达38.9亿元,优质农畜产品加工转化率可达64%。产业化直接或间接带动农牧户9万户,市级以上农牧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达到26家,其中自治区级7家,赤峰市级19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