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党政代表团赴浙闽两地学习考察,聚焦经济高质量发展,实地考察了一批园区、项目和企业、村庄,重点学习了两地在转换新动能、推动产业升级、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等方面的好经验好做法。我区如何对标先进找差距负重前行再出发?近日,记者采访了自治区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任李仲开。
李仲开指出,这次随团赴浙江、福建两省学习考察,近距离、多角度、全方位学习了两省改革发展的做法、经验,确实开阔了眼界,启迪了思维,体会很多、收获很多。两省在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四个方面的做法和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一是稳定经济增长,动力转换很重要。这次考察的主要是高科技企业和科研单位,阿里巴巴、吉利汽车、海西研究院、星网锐捷、安踏公司、亿联网络等企业都是不断地通过技术创新,推动产品升级换代,实现新旧动能转换。浙江数字经济增加值达到1.25万亿元,占 GDP比重24%;福建战略性新兴产业占工业比重28.5%。两省在经济总量相对较大的基础上,仍然保持了中高速增长。去年浙江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3%,今年上半年增长8.2%;福建去年增长8%,今年上半年增长8.9%。这两年,我区工业增长持续减缓,根本原因是新旧动能没有接续到位。
当前,推动新旧动能转换,我区要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要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设立专项资金,加大对企业工控中心、智能化改造、绿色制造、技术研发设计等给予支持。要加快出台《自治区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我们已经起草形成一个实施方案、一套支持政策、第一批三年滚动项目。按照这个方案,预计3年内可以打造形成1个产值千亿级产业集群、2个超500亿元产业集群,建成世界最大的抗生素类原料药生产基地,建成我国重要的稀土新材料、石墨电极材料、光伏材料生产基地。要加快工业园区的调整整合。借鉴宁波龙湾区小微企业园建设的经验,按照产业链布局项目、整合园区,解决园区同质化问题,推动产业集聚发展、组团发展。
二是提升地区竞争力,营商环境很重要。浙江开展“最多跑一次”改革,实行并联审批、“多图联审”、区域评估、限时联合验收。福建推进审批流程再造,将项目审批流程分为立项用地规划许可、工程建设许可、施工许可、竣工验收四个阶段,每个阶段确定一个部门牵头,实行“一口受理、并联审批、限时办结、信息共享”。两省的建设项目从立项到开工不超过100天。
我区已经出台《自治区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实施方案》,下一步关键是要抓好落实。经信部门重点是学习浙江的经验,推行企业投资项目审批由行政服务中心一窗受理、相关部门由发改部门代跑、环评能评安评等审批中间环节由职能部门代办的做法。
三是工业转型升级,政策支持很重要。工业的许多行业已经高度市场化,国家没有统一支持工业发展的政策规定,各地都在积极探索,支持的力度和方式差别较大。浙江有3笔资金,包括财政专项激励资金18亿元、工业和信息化专项资金13亿元、基金300亿元;福建有2笔资金,包括工业和信息化专项资金18亿元、基金100亿元。当前,除财政专项资金外,各地都把工业发展的政策着力点转向以基金方式支持,工信部设立了3000亿元的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基金、600亿元的中小企业发展基金,正在设立2000亿元的“中国制造2025”产业发展基金,北京基金350亿元、安徽200亿元、山西150亿元。我们要加快推动设立自治区产业转型发展基金,以市场化方式支持重点工业项目建设。
四是经济高质量发展,考核导向很重要。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还要有与之相适应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浙江省制定出台了《关于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的指导意见》,在用地5亩以上的工业企业实行“亩产效益”综合评价,主要有6项评价指标,包括亩均税收、亩均增加值、全员劳动生产率、单位能耗增加值、单位排放增加值、R&D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国家发改委正在制定全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将在年底前出台。
参照浙江的考核评价指标和考核办法,我区正在制定工业园区高质量发展考核指标体系,争取年底前出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红船精神、浙商精神、余村“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晋江经验,这次考察最大的收获还是浙江、福建两地干部群众的奋斗精神,有信心、有干劲、有耐力,就能战胜困难,行以致远。
文/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李永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