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善盟(阿拉善一词,最早记载于《蒙古秘史》,是关于阿拉善的词义,有几种解释,此处为汉语贺兰山的音转。)地处内蒙古自治区最西端,东经97°10′-106°52′,北纬37°21′-42°47′,西与甘肃省酒泉地区、张掖地区、武威地区相连,东南隔贺兰山与宁夏回族自治区青铜峡市、吴忠市、银川市、石嘴山市相望,东北与巴彦淖尔盟、乌海市接壤,北与蒙古人民共和国交界。国境线长733.48公里,总面积27万平方公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落实民族区域自治政策,1954年,阿拉善成立专区一级的政权机构--宁夏省蒙古自治区。之后由于区划变更,先后改称甘肃省蒙古自治区、甘肃省蒙古自治州、甘肃省巴音浩特蒙古族自治州。1956年阿拉善旗、额济纳旗、磴口县和巴彦浩特市,划归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盟管。1969~1979年,阿拉善地区三旗划归宁夏回族自治区和甘肃省管辖。1980年4月,阿拉善盟正式成立,辖阿拉善左旗、阿拉善右旗和额济纳旗,盟府驻地巴彦浩特镇。
[地形地貌] 地形呈南高北低状平均海拔900-1400米,地貌类型有沙漠戈壁、山地、低山丘陵、湖盆、起伏滩地等,土壤受地貌及生物气候条件影响。具有明显的地带性分布特征,由东南向西北依次分布有灰钙土、灰漠土、灰棕漠土。在湖盆和低洼地区有盐碱土和沼泽土。著名的巴丹吉林、腾格里、乌兰布和三大沙漠横贯全境,面积约7.8万平方公里,占全盟总面积的29%,居世界第四位,国内第二位。巴丹吉林沙漠以高陡著称,绝大部分为复合沙山。相对高度从外缘的5-20米,向内逐渐增高到200-400米,最高达500米。高大沙山互不连接,峻峭陡立,巍巍壮观。腾格里沙漠、乌兰布和沙漠多为新月形流动或半流动沙丘链,一般高10--200米。沙漠中分布有500多个咸、淡水湖泊或盐碱草湖,其中较大的有古日乃湖、拐子湖、沙日布日都、头道湖、查干高勒、敦德高勒、辉图高勒、巴彦霍勒、乌日图霍勒、图兰太湖、通古勒格淖尔、英格田、特莫图、通湖音高勒、树贵湖、浩木肯高勒、伊和吉格德等。北部戈壁分布较广,面积约9万多平方公里,占全盟总面积的33.7%。阴山余脉与大片沙漠、起伏滩地、剥蚀残丘相间分布,东南部和西南部有贺兰山、合黎山、龙首山、马鬃山连绵环绕,雅布赖山自东北向西南延伸,把盟境大体分为两大块。贺兰山呈南北走向,长250公里,宽10--50公里,平均海拔2 700米。主峰达郎浩绕和巴彦笋布日,海拔分别为3 556米、3 207米。贺兰山巍峨陡峻,犹如天然屏障,阻挡腾格里沙漠的东移,削弱来自西北的寒流。是外流域与内流域的分水岭。
[气候]阿盟地处亚洲大陆腹地,为内陆高原,远离海洋,周围群山环抱,形成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干旱少雨,风大沙多,冬寒夏热,四季气候特征明显,昼夜温差大。年均气温摄氏6--8.5℃,1月平均气温-9--14℃。极端最低气温-36.4℃; 7月平均气温22--26.4℃,极端最高气温41.7℃。年平均无霜期130--165天。由于受东南季风影响,雨季多集中在七、八、九月。降雨量从东南部的200多毫米,向西北部递减至40毫米以下;而蒸发量则由东南部的2 400毫米向西北部递增到4 200毫米。年日照时数达2 600 - 3 500小时,年太阳总辐射量147--165千卡/千方厘米。多西北风,平均风速每秒2.9--5米,年均风日70天左右。
[水文] 黄河流经阿拉善左旗的乌索图、巴彦木仁苏木,在境内流程达85公里,年入境流量300多亿立方米。额济纳河是盟内唯一的季节性内陆河流,发源于祁连山北麓,流至巴彦宝格德水闸分二支。西为木仁高勒(西河),注入嘎顺淖尔(亦称西居延海);东为鄂木讷高勒(东河),下记分数支,注入苏泊淖尔(亦称东居廷海)、京斯田淖尔(又称古居廷海、天鹅湖)和沙日淖尔。额济纳河在盟境内流程200多公里,年流量lO亿立方米。贺兰山、雅布赖山,龙首山等山区许多冲沟中一般有潜水,有些出露成泉。在三大沙漠中分布有大小不等的湖盆500多个,面积约1.1万平方公里,其中草地湖盆面积1.07万平方公里,集水湖面积400多平方公里。这里绿草如茵,湖水荡漾,被称为沙漠中的绿洲,是良好的牧场。
[地形] 阿拉善地区属内蒙古高原的一部分,平均海拔1000—1400米左右。地势南高北低,地形大致分为三部分,沙漠(8.4万平方公里)、戈壁(9.1万平方公里)、荒漠草原(9.5万平方公里)各占三分之一,属中温带干旱荒漠区。巴丹吉林、腾格里、乌兰布和三大沙漠横贯全境,统称阿拉善沙漠,面积8万平方公里,居中国第二位,世界第四位;境内有贺兰山、龙首山、马鬃山、合黎山等山脉和大面积丘陵。盟西部有发源于祁连山的季节性内陆河流黑河,进入额济纳旗称额济纳河,境内流程270公里,注入居延海,属全盟唯一的季节性内陆河流。黄河从盟境东缘流径86公里,此外无大的地表径流。
阿拉善盟前身是阿拉善和硕特旗大部(即今阿拉善左旗、阿拉善右旗)和额济纳土尔扈特旗。建国前,两旗都作为特别旗先后直属于清理藩院和民国政府中央蒙藏委员会,两旗均实行旗王世袭,其中阿拉善和硕特特别旗建立共252年历史,经9代10王;额济纳土尔扈特特别旗建立共196年历史,经10代12王。建国后,先后5次调整隶属关系,曾归宁夏、甘肃管辖。1979年划归内蒙古自治区。1980年5月1日,成立阿拉善盟。
阿拉善盟辖阿拉善左旗、阿拉善右旗、额济纳旗3个旗,共23个苏木(镇),190个嘎查,总人口近20万。全盟以蒙古族为主体,占总人口的22%,汉族占多数,并有回、满、朝鲜、藏等16个民族,属偏远、落后的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盟府所在地巴彦浩特,素有“塞外小北京”之称,是全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阿拉善左旗:2006年,阿左旗将原有23个苏木镇调整为13个。其中建制镇8个,苏木5个,即巴彦浩特镇、巴彦诺日公苏木、宗别立镇、吉兰泰镇、嘉尔嘎勒赛汉镇、额尔克哈什哈苏木、乌力吉苏木、敖伦布拉格镇、乌斯太镇、巴润别立镇、温都尔勒图镇,巴彦木仁苏木、腾格里额里斯苏木。
阿拉善右旗:2006年,阿右旗将原有的9个苏木镇调整撤并为5个。即额肯呼都格镇、雅布赖镇、阿拉腾敖包苏木、曼德拉苏木、阿拉腾朝克苏木。
额济纳旗:2006年,额旗将原有的8个苏木镇调整为5个苏木镇。即达来呼布镇、东风镇、苏泊淖尔苏木、赛汉陶来苏木、马鬃山苏木。
(一)矿产资源富集。现已探明的矿藏有86种(占自治区发现矿种的71.67%),产地共计416处。其中有开发利用价值的54种,现已开采40种。分布规律为:东煤炭,西萤石,南多磷,北富铁,中部建材石墨盐碱硝。矿产以湖盐煤炭、石油、芒硝、石膏、萤石、花岗岩、大理石、白云岩、铁、冰洲石、石墨、宝玉石为主,形成明显的矿产优势,其中无烟煤、湖盐、花岗岩、冰洲石储量居内蒙古自治区第一位。阿盟境内有大小盐湖53个,主要是吉兰泰、雅布赖等,湖盐探明储量达1.62亿吨;天然碱产地10处,总储量57.76万吨;硝产地30处,总储量1亿吨。阿盟煤炭资源丰富,煤种齐全,煤质优良,主要分布在贺兰山、长山子、西戈壁滩三大含煤区,矿区16处,探明煤炭储量达13.9亿吨,其中无烟煤探明储量4亿吨。古拉本无烟煤(又称太西煤)以其低灰、低硫、低磷、高发热量、高比电阻、高块煤率、高机械化强度、高化学活性、高精煤产率等“三低六高”优势,走俏国际市场,出口10个国家和地区,年出口20多万吨,被誉为“煤中之王”、“黑宝石”,可与越南的鸿基煤相媲美。
(二)土地资源丰富。阿盟属典型的生态经济型土地利用区域,有宜耕土地300万亩,其中现有水浇地33万亩,播种面积28.6万亩;全盟草场总面积2.6亿亩,可利用面积1.5亿亩;全盟森林总面积1336.6万亩,其中:贺兰山青海云杉为主的天然次生林36万亩;额济纳天然胡杨林45万亩;天然梭梭林1000余万亩。全盟森林覆盖率为3.27%。
(三)动植物资源独特。阿拉善双峰驼和白绒山羊是阿拉善两大优势畜种,素有“骆驼之乡”的美称,所产驼绒曾获美国“阿米卡驼毛奖”;羊绒曾获意大利“国家柴格那奖”,被誉为“软黄金”;绒、毛产量相当可观,其中:有白绒山羊92万只,年产绒145吨;绵羊毛产量为680吨;骆驼毛产量为506吨;羊皮年产量为34.5万张;全盟现有绒毛企业十数家。境内有各类野生动物180余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动物37种,如蒙古野驴、野骆驼、马鹿、盘羊、天鹅、蓝马鸡等;境内有野生植物600多种,其中肉苁蓉、麻黄、甘草、琐阳、苦豆子、山沉香等属野生名贵中药材,其中:驰名中外的阿拉善肉苁蓉肉质肥厚,芸油性大,保健疗效强,面积632万亩,年贮藏量20万公斤;作为蒙药、藏药主药之一的山沉香,全国唯阿拉善独有,贮藏量80万公斤。
(四)旅游资源得天独厚。阿拉善奇异的大漠风光、秀美的贺兰山神韵、神秘的西夏古 韵、雄浑的戈壁奇观、古老的居延文化、豪放的蒙古风情、悠远的丝绸文明,构成了独具特色的自然旅游资源主体。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七道桥自治区级胡杨林保护区以及旗级梭梭林保护区等集中了阿拉善盟生态系统和自然景观中的精华;巴丹吉林沙漠(世界最高沙丘、最大响沙区、最密沙漠湖群)和腾格里沙漠世界著名;以历史悠久的曼德拉山岩画为代表的岩画是国内古岩画分布最广泛、最富集、数量最多的地区;境内的“东风航天城”威名远扬,多颗卫星、“神舟”1号、2号、3号飞船均在这里成功发射;壮观的吉兰泰盐湖、久负盛名的黑城遗址和古色古香的八大寺庙等,为开发阿拉善的观光旅游、科学旅游、探险旅游和生态旅游区提供了广阔的前景。
阿拉善盟招商局
联系地址:
联系电话:15714837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