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业成为新常态下新的经济增长点——
内蒙古:前三季度第三产业“领跑”
□北方周末报记者 梅刚
上周,内蒙古公布数据,前三季度,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5685.22亿元,占内蒙古生产总值的44.8%,是今年首次超过第二产业增速。
三产比重首超一、二产
官方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服务业实现了较好增长,其中旅游业成为新常态下新的经济增长点,前10个月接待游客7105.37万人次,同比增长13.3%,旅游业总收入1981.25亿元,同比增长24.3%。
从公布的数据看,前三季度内蒙古生产总值12690.14亿元,同比增长7.1%,高于全国平均增速0.4个百分点。
本报记者注意到,内蒙古第一产业增加值648.77亿元,同比增长2.5%;第二产业增加值6356.15亿元,增长7.1%;而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5685.22亿元,增长7.6%。
另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就是交通运输业和金融业。其中内蒙古金融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6%,高于GDP增速9.5个百分点,对实体经济发展的保障能力不断提高。
内蒙古货运量完成14.69亿吨,同比增长5.9%,铁路货运量实现了扭降转增,由上半年同比下降1.9%转为前三季度同比增长0.9%,这是一个非常积极的信号。值得关注的是,内蒙古第三产业对GDP增长贡献率达到45.3%。
三产就业量将扩容
随着农业规模化、现代化和工业信息化,一产、二产的就业容量在下降,相反三产的就业容量在不断提高。数据显示,今年内蒙古城镇新增就业23.55万人,完成自治区年度计划的91%。
“就业量”提高的背后,是“投资额”的增加。前三季度,内蒙古500万元以上项目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2568.2亿元,同比增长11.8%,高于全国平均增速3.6个百分点。三产完成投资6472.57亿元,占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51.5%,快于一产12.9个百分点,快于二产29.8个百分点,三产投资额“领跑”一、二产。
前三季度,消费对内蒙古经济增长起到了稳定支撑的作用,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726.0亿元,同比增长9.6%,也高于全年预期增速目标0.6个百分点。居民对一些高端消费品和精神文化生活消费的需求明显加强。
值得关注的是,前三季度,内蒙古第一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5%。其中牧业增长2.6%,不仅比上年同期增速提高了3.9个百分点,也高于上半年增速0.6个百分点。尽管受自然灾害影响,但全年粮食产量仍可达到550亿斤左右,全区牧业年度牲畜存栏已连续12年超过1亿头只,牲畜总头数达到13597.92万头(只),同比增长0.1%。
去库存效果显现
在此次发布的数据中,内蒙古41个大类行业中,有35个行业保持增长。一些优势特色产业发挥了重要的支撑和引领作用,特别是冶金建材工业作为内蒙古工业的重要支柱,拉动作用明显。
前三季度,冶金建材工业同比增长11.9%,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22.4%,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34.04%。高新技术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2%,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速1.7个百分点。此外,装备制造业生产增长较快,成为内蒙古工业发展的一大亮点。
前三季度,内蒙古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5%,高于全国平均增速1.5个百分点,增速比上半年回落0.6个百分点。而原煤产量同比下降10.7%,焦炭下降14.9%,生铁、粗钢等持续下降,去库存效果显现。
内蒙古固定资产投资有所回落,但投资结构出现一些利好因素。在内蒙古重大项目开工建设的带动下,前三季度,内蒙古新开工项目达到了17482个,同比增长54.4%。其中棚户区改造开工率达到101.3%,农村牧区危房改造竣工率达到149.8%,均已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